四信深化北斗应用,促进水利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利部也高度重视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与智慧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融合。
2021年5月20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与应急通信、海事、水利、民航、石油天然气、交通建设等6个行业领域北斗应用主管部门在京召开会议,共同启动推开北斗三号短报文行业试点应用工作。
四信在水利信息化防灾救灾体系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原有水利信息化系统使用移动网络、电话网络、地面网络、超短波等通信手段进行常态和非常态的监测预警,在偏远地区、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下通信、电力易中断,会造成依托于基站、光纤网络的通信不畅,从而导致灾情无法及时上报,次生灾害无法监测和预警。
北斗双模通信多功能遥测终端机,有效解决监测信号传输难题
为此,四信自主研发基于北斗三卫星短报文的双模通信多功能遥测终端机(F9164-BD305/F9164-BD300),成功解决无信号覆盖偏远地区、恶劣天气情况和特殊灾害下导致监测信号传输易中断的痛点问题,它利用北斗RDSS短报文通信链路,做到全天候的信息传输的补充通道,特别针对重大灾害发生时,现有移动/固定网络中断或拥塞的情况下,北斗通信可以有效保证灾情信息无阻传递。
而利用北斗系统上报的灾情信息都可以携带精准的定位信息;并且,北斗卫星提供的卫星上行容量足够支撑突发情况下短报文的传输通道,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利用定制化的表单和标准化信息采集模板,解决地质灾害表面位移、深部位移、沉降、孔隙水压力和水利灌区水雨情的监测、位置、时间的一体化信息传输可靠上报,便于管理中心依据报警位置、实时采集数据显示、数据召测、历史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曲线分析、测站管理等功能,通过指挥决策系统汇集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救助部署、应急处置、预警响应等有效防灾。
● 针对水雨情监测,打造高性价比的水雨情遥测终端,实现标准水文及各省级水文协议的对接
● 5W功放,电池续航能力更强
● 4G、北斗双模网络支持,实现全域、全时网络服务,挑战极限条件的应急监测预警
● 短报文长度,在覆盖区域由76个汉字升级到最长可支持1000个汉字,通信频率由5分钟一次到最高15秒一次,提供更强悍的北斗网络通信支撑
● 点对点对话,联动无限可能
需求分析:山洪高发区域多集中在偏远山区,运营商网络质量较不稳定;在山洪、地震、台风等各类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运营商通信基础设施容易损毁,无法提供运营商网络,灾区常规的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无法向应急指挥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失去对民生安全的保障能力。
解决方案:基于北斗三的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由北斗三双模遥测终端、预警广播终端、监测预警平台等子系统组成,提供双模网络支持;在运营商网络良好的情况下,使用运营商网络实现无 障碍通信,持续向主管部门提供水雨情的数据服务,实现当地长周期的水文数据建设;在自然灾害发生,没有运营商网络时,自动切换的北斗网络,持续提供水雨情监测数据服务,提供灾时宝贵的水文数据,应急指挥部门也可以通过北斗三网络,向预警广播发送广播指令,增强民众克服灾区的信心,指导灾区民众自救,保障民生安全。
2.在无人区,为水利枢纽安全监测预警提供网络保障
需求分析:在我国西北无人区,雨雪融化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各类水利工程林立,同时也面临没有运营商网络的难题;监测数据无法上报、设备无法远程运维,需要定期花费巨大的人工和时间成本,进入无人区,采集数据。
解决方案:通过北斗三网络通信终端的网络扩展,实现常规水雨情、大坝结构安全、工情、水质等等不同类型遥测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及远程控制设备的北斗网络支持;实现全域、全时的网络覆盖,为主管部门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降低无人区巡检养护经费,有效提升无人区水利枢纽信息化管养水平。